河南大学信阳鸡公山生态研究站成立于2012年3月,该站是在河南大学、华南植物园和河南信阳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签署的《意向性合作协议》以及河南大学与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签订的《合作协议》下建设的。“林冠模拟N沉降和降雨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野外控制实验平台是三方合作的第一个具体项目。“林冠模拟N沉降和降雨”的实验平台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尝试从森林冠层喷施N和水的设施,以期研究全球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鸡公山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其森林植被的特殊性对于全球变化研究意义重大。此设施将比传统方法更真实地反映N沉降和降雨格局改变过程,是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方法学上的重要突破。
2017年12月,河南大学与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重新签署了合作协议,加深了双方的合作。2018年9月,河南大学与信阳市林业局签署了战略性合作协议,从而鸡公山、董寨、连康山、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河南大学的合作伙伴,建立了多方合作关系并拓宽了合作领域和内容。在鸡公山原有31个野外生态研究样地的基础上,2018年10月河南大学团队在董寨、连康山、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了5个野外生态研究样地。
河南大学信阳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成立于2013年11月,该站是在河南大学、信阳市人民政府和信阳师范学院在反复论证和充分交换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建立的。该研究站以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应用基础研究与实验示范为主要方向,通过长期定位观测与控制实验,阐明气候过渡区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机理,探讨特色生物资源和天然林保护措施与策略以及人工林高效和可持续经营管理模式的示范推广。该研究站聘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原学者万师强教授为站长,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院士为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科院院士傅伯杰研究员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康乐研究员,中国林科院副院长刘世荣研究员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联合河南大学、信阳市和信阳师范学院的相关力量,逐渐形成了一支创新性强、结构合理、团结进取的长期定位观测研究队伍。
河南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在“河南大学鸡公山生态站”(建立于2012年)和“河南大学信阳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建立于2013年)基础上发展而来,是河南省科技厅支持建立的唯一森林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大别山国家站历经多年的高质量建设,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并于2020年顺利获批为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