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科学普及
大别山地区之鸡公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作者: 大别山站 更新时间: 2022-04-30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也是新中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全国八大景区之一,位于河南信阳。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大鲵、长尾雉、香果树等,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国别和风格的建筑群,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称。


地理位置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南38公里,地处东经114°01′-114°06′,北纬31°46′-31°52′,面积2917公顷,东西方桐柏山脉和大别山脉为邻,山水相连,为亚热带向南温带的过渡地段,地处中国南北的分水岭,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植被过渡类型及珍稀野生动植物。以“云中公园”而闻名中外的鸡公山风景区,是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鸡公山山上的万国建筑别墅群,被称为世界建筑高山集萃,万国建筑博物馆。



地质地貌


鸡公山保护区内大地构造位于秦岭褶皱系东段桐柏山脉和大别山脉褶皱带,地质构造演化具有多旋回螺旋式不均衡发展的特点。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为次。区内岩石主要为鸡公山混合花岗岩和灵山复式花岗岩基。

鸡公山保护区主体山系基本上分布在河南、湖北两省省界上,呈近东西走向。南主峰报晓峰,又名鸡公头,海拔768m;北主峰为篱笆寨,海拔811m;西主峰为望父老,海拔533.6m,东主峰为光石山,海拔830m。全区相对高差400-500m,沟谷切深一般在300-400m,侵蚀基准面海拔高度为100m。由于区内地质体产状的倾角较陡,地表径流侵蚀作用强烈,沟谷切割较深,山坡的坡度多在30°以上。山脉经纬分明,沟谷纵横密布。又因河流横向切蚀山体,从而形成了一系列深谷、峡谷和横向山岭。


气候


鸡公山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的边缘,淮南大别山西端的浅山区。受东亚季风气候的影响,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和山地气候的特征。这里四季分明,光、热、水同期。春季气温变幅大、夏季炎热雨水多、秋高气爽温差小、冬长寒冷雨雪稀。若以气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则冬夏两季分别是125天、115天,春秋二季分别为65天、60天。鸡公山年平均太阳辐射4928.70MJ/cm2,日照总时数2063.3小时,日照百分率47%。年平均气温15.2℃,极端最高气温40.9℃,极端最低气温-20.0℃,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活动积温4881.0℃。无霜期220天。年平均降水量1118.7mm。空气干燥度0.84。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水文


鸡公山主体山系是近东西向或北西向延伸,地形总体上南高北低。主体山系是长江与淮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山系以北的东双河、九渡河汇入浉河,复入淮河;山系以南的环水、大悟河汇入汉水,复入长江。鸡公山雨量充沛、泉源众多、水源丰富,俗有“山中一阵雨,林内百泉流”之说。


自然资源

鸡公山地处中原龙脉大别山脉北坡,为亚热带向南温带的过渡地段。植被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植物区系范围,以亚热带植物成分为主,兼有暖温带的成分。植被地带性表现出典型的由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地带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过渡的特征,是多种区系成分的交汇带。区内森林茂密、生物资源丰富,为河南省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区内植物251科、915属、2260种,其中维管束植物193科、784属、2036种。



植被类型


鸡公山保护区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桐柏山、大别山山地和丘陵松栎林植被,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性质。森林植被明显呈乔、灌、草三层结构。乔木层通常可分为两个亚层,建群种和共建种为栓皮栎、麻栎、马尾松、化香、枫香、黄檀、五角枫等。林下灌木层优势树种有山胡椒、盐肤木、白鹃梅、映山红、胡枝子、黄荆等。草本层优势种有求米草、大金鸡菊、羊胡子草、野苎麻、显子草等。鸡公山保护区天然植被占面积的60%,植被可明显划分为十一种主要类型:

一、常绿针叶林,主要有马尾松林、黄山松林、杉木林、柳杉林。

二、落叶针叶林,主要有池杉林、水杉林和落羽杉林。

三、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有马尾松、黄山松与麻栎、栓皮栎等混交林。

四、常绿阔叶林,主要是青冈栎林。

五、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是以青冈栎与黄连木、榉树、化香、黄檀等混交林和毛豹皮樟与天目木姜子、小叶朴、山合欢等混交林。

六、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是栓皮栎、麻栎与青冈栎混交林。

七、落叶阔叶栎林,主要有麻栎、栓皮栎、白栎、槲栎等栎林。

八、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有化香、黄檀、枫香、小叶朴、黄连木、五角枫等组成的混交林。

九、竹林,主要有毛竹林、桂竹林及信阳水竹林等。

十、常绿灌丛,主要有茶和油茶等灌丛。

十一、落叶灌丛,主要由白鹃梅、连翘、黄荆、胡枝子、山胡椒、映山红等组成。

动物

陆生脊椎动物28目、69科、258种,其中两栖动物15种,爬行动物28种,鸟类170种,兽类45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10余种,动物29种,其中鸟兽27种,两栖爬行类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有大鲵、长尾雉、香果树等。

历史沿革

保护区前身为鸡公山铁路林场,始建于1918年,1953年由林业部门管理。1982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国有鸡公山林场的基础上建立了信阳鸡公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豫政[1982]87号),以森林生态和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总面积2917公顷。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1989年经原林业部批准,保护区开始了一期工程建设,工程总投资3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0万元,地方配套150万元。1997年经原林业部批准,保护区开始在实验区内开展森林旅游活动。1999年国家林业局批准了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建设,核定工程投资667.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0万元,地方配套367.9万元。1999年12月被国家环保局、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联合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窗口单位”。

景区景点

月亮湖

月亮湖是建成于1983年的12月,建设月亮湖主要是解决山上的用水和美化环境,月湖水面积0.23平方公里,汇流长680米,湖面大概3万平方米,总容量大10万立方米。

南街

鸡公山的南街,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非常的繁华,有小上海之称,当时店铺众多,有钱庄、绸缎庄、呢绒、布匹店、杂物店、瓷器店、食品店、水果店、牛奶店、皮鞋店、裁缝铺、时令服装店、饭馆旅舍等等。

中正防空洞

整个防空洞全部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的,防空洞分两层,外层有走廊、天窗、前后门,内层有会议室、书房、卫生间,防空洞总洞长六十三点三米,后有暗道,直通东南方的汇丰银行楼下。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坐落于狮子峰(又名马鞍峰)南侧山半腰。由肖耀南、喻怀远、张厚生、杜节义、周际泰等人在1919到1925年间所建。当时称新店避暑山庄。他们计划建48组别墅,从狮子岭到北岗一线已测量打桩,由于时局变动,继而北伐开始,工程停歇。


避暑山庄现存别墅十组二十幢7800平方米,计划逐步整修,现保存较好的有肖家大楼、环翠楼、耸青阁、卧虎楼、翠云楼等。

报晓峰景区

亦名鸡公头、鸡头石。海拔765米,登上峰顶,全山风貌一览无余。报晓峰的山脚下题有一首诗为“慢上鸡公山,快登报晓峰,这边风景好,暑夏有秋风”,鸡公山就是因为这座山峰而得名的,报晓峰就是鸡公山的象征。

北岗景区

在上山8公里处,远看一幢尖耸入云的别墅,就是北岗的揽云射月楼。鸡公山的大门,检票口――宝剑山口,传说,明末起义将军张献忠兵败鸡公山把随身宝剑插入此处,发誓不报此仇不取此剑,数年后,此剑冲天而出,此地得名宝剑山。从宝剑山口往上50米就是小教堂,建于1907年,为当时鸡公山基督教活动中心,后为教会区,信义教及其它宗教做礼拜的场所。“东岭西溪人络绎,喃喃都颂耶和华。”鸡公山基督教教派林立,为了统一起见,还成立了“基督教鸡公山北沟协会”。美国大楼(管理区的办公楼),美国大楼建于1914年,是鸡公山上当时的美文学校,1920年改建成“新大楼”,仍为美文学校校舍。

长生谷景区

长生谷入口处的图腾柱上雕刻着许多动植物图案,雕刻精美、形态丰富,代表人类最原始的图腾,表现出大自然的和谐。立柱为证,希望人们尊重科学、珍爱自然、珍惜生命……长生谷是鸡公山新开发不久的又一处胜景,有“小小九寨”之称,是自然山水极佳、原始韵味浓烈的风景长廊。

大东沟景区

东沟景区以水景和原始林木而闻名。鸡公山大东沟瀑布有20多处,其中松林湾瀑布、高峰瀑布、大小滴水瀑布最为有名,最有名的两个瀑布,一个是松林湾瀑布;还有一个是高峰瀑布。以前从中心区到东沟瀑布群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上下,交通十分不便。1992年风景区管理局与新加坡星雅投资公司合资修建了一条空中索道。索道全长1026米,从上站到下站大概需要20分钟时间。

登山古道景区

登山古道是上山的又一条路,它长约3公里,有1221个石阶,为盘山公路修建前登山的要道,修于清朝末年,是徒步登山观景的主要便道。

1984年冬修护一新。此处为徒步登山的第一休息点。在此可俯视田园风光、观赏牛耳寨、“八字石刻”、摇摇石、垒垒石、甘露池等。

牛耳寨位于登山便道一、二道门之间的南、北两岭相夹之处。自甘泉峰顶,南沿五怪岭,北沿便道北侧,西至甘露池,迤逦而下,寨墙沿山脊用片石干砌而成。寨的腹部为一深谷,东西长约1200米,中宽300米。寨体东窄西阔,形如牛耳,依形立名。

站在头道门至二道门之间的便道上(靠近二道门处)向西南观看,隔冲相望的山岭即是五怪岭。因岭脊上有五怪石而得名。

李家寨景区

鸡公山管理区的李家寨镇古称“金家店”。中州名镇――李家寨是中南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板栗批发市场,板栗年吞吐量达1200多万斤。李家寨镇还是信阳毛尖的原始发源地,其大茶沟尚有唐宋茶树遗株。李家寨镇有“北国江南”之称、“南疆北国”之誉。李家寨自古居住的主要是李姓人家,且此地两山对峙,一水中流,地势险要,这种取名方式是中国许多地方地名由来方式的一种。

颐庐景区

颐庐于公元1921年开工,1923年建成。建筑面积1274平方米,四层中西式混合结构,靳云鹗,字“颐恕”,以其第一个字取名“颐庐”,庐为茅草房。然而颐庐还有另外一个的名字叫“志气楼”。位于在南北天街中间的陡崖上,与报晓峰南北对峙,在众多别墅中。

景区荣誉

1921年被美国人列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

1978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对外开放的八大景区之一;

1982年列入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6年被评为“河南省十佳旅游景区”;

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景区;

2007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景区;

2008、2009年连续两年入榜中国十大避暑名山。


管理状况

保护区管理局内设三科一室二所(科技科、经营科、人事科、办公室、派出所、门票管理所),下设五个保护站、两个经济实体(旅游公司和林源公司)。保护区现有职工223人(其中离退休70人),有技术人员3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10人)。

鸡公山林场是中国建场历史较为悠久的基地之一,自建场以来,坚持封山育林,绿化荒山,引种驯化,发展林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早在1920年代初期,中国林业老前辈韩安、英国林学家波尔登等林业工作者先后从北美、日本引种珍稀用材树种落羽杉、池杉、日本赤松、北美枫香等20余种;落羽杉、池杉引种推广到江南十几个省区,在造林绿化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后,又引种了柳杉、黄山松、火炬松、湿地松、水杉等优良的用材树种,对豫南地区林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1999年被国家林业局、环保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联合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单位”,2001年7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建设窗口单位”,2002年被省旅游局授予“旅游资源开发与景区(点)管理先进单位”。


建立保护区后,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对保护区的植物、动物、土壤、岩石、气候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编制了《鸡公山木本植物图鉴》、《鸡公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建立健全了保护区交通、通讯设施以及防火控制和预报系统。建立了鸡公山自然博物馆、鸡公山山地树木园,与中科院联合建立了过渡带上的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协作开展多学科的研究工作。建立了保护区对外宣传交流的网络系统,森林植被以及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有效的保护。开辟了生态旅游线路,建立了以武胜关为主体的生态经济林区。

保护区除有效的保护好这块过渡带保留完好的生态群落外,还积极开展多项生产试验和科学试验研究工作。在70年代以前,主要开展多种树种的引种繁育试验、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植树造林等工作。1970年代以后,主要开展了:


①鸡公山山地树木园规划设计、引种驯化、引种试验等工作;

②南竹北移,毛竹播种育苗、造林,已有成林2000多亩;

③全国杉木地理种源试验,试验地面积140余亩,此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④火炬松、湿地松种源试验,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⑤“六·五”、“七·五”期间与林科院合作开展的国内主要用材树种的引种试验;

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秃杉异地保存试验;

⑦落羽杉、池杉良种繁育基地建立和推广;

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

⑨鸡公山自然博物馆中的各项生物标本的收集和制作;

⑩茶叶、板栗的丰产技术和新品种选育;①野生花卉的保护与繁育;②珍稀濒危物种的调查和繁育等。据不完全统计,保护区在科学研究方面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约20余次,在各级各类专业及综合刊物上发表论文近100篇。



版权所有: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 京ICP备05002847号
Email: admin@cern.ac.cn TEL:58812598 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学数据中心